第七章 小诗(1 / 2)

作别中年书生之后,杨易与顾采玉走了一段路,但见路边野花朵朵,蜂蝶戏舞,花香鸟语,景色怡人。正赞叹间,忽听前方有争执声传来,两人向前走了几步之后,眼前出现一关大大的池塘,绿柳环绕,蛙鸣阵阵,在一株老柳树之下,正有两名男子彼此争吵不休。

这两名男子一位身穿道袍,乃是一个道人,另一位则是一身麻衣,却是农家装束。

道人年长而农夫年少,此时两人正在一张青石条案前争执不休,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顾采玉道:“哎呀,这次怎么出现了两个人这难道又是一关”

杨易笑道:“且去看看再说。”

两人慢慢走近,便听见两人争吵之际,那道人猛然将手中浮尘一扔,大声叫道:“欺人太甚你画这么一副破画,我怎么题诗一个狗屁蛤蟆有什么可称赞的”

浮尘从道人手中飞出之后,直直插进旁边的老柳树的树干之上,整个浮尘把柄全都插了进去,只余马尾留在外面。这浮尘进树如进豆腐,毫无半点声息,大树连一丝微颤都不曾出现。

顾采玉道:“这道人一身功夫好了不起不比刚才写字的家伙差”

杨易道:“这当阳山虽然是太虚门的分支所在,但紫阳观并不以高手闻名,今天见得的几个人,功夫竟然都不差,这些人进入地榜毫无问题”

顾采玉道:“这可就奇了,难道正巧遇到太虚门下弟子齐聚当阳山”

杨易道:“现在猜测什么都为时过早,倒要看看太虚门下到底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人物”

这时候麻衣汉子说道:“你娘的,你还说我欺负你你这直接给我一张白纸,就让我画一副孤寂之作,还要有山有水有人物,你就不是欺负人你敢说你不是故意难为我”

两人争吵了几句,一抬头看到杨易与顾采玉,道人说道:“来来来,两位来的正好”

道人伸手虚抓,几张外的两个石凳已经被他抓到了手中,他将两个石凳放在青石条案旁边,对杨易与顾采玉道:“两位小友请坐,请坐,你们来的正好,此事正好让两位来评评理”

旁边的农家汉子道:“不错,劳烦两位给评评理”

杨易笑道:“不知两位前辈因为何事起了争执”

道人道:“小友请看”

他指着条案上的一副画作,说道:“今天我与玉田老弟今日互相出题,说好了我出题,他照题作画,他作画,我照画题诗。如今我题目给了他,他竟然说我欺负他,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中年农家汉子怒道:“一张白纸算什么题目老子好歹画了幅画给你题诗,你随便给我一张白纸,让我如何做题”

道人道:“你那也叫画竟然给我画了一个蛤蟆,让我题诗做赞,一个癞蛤蟆有什么可赞的我赞它吃虫子厉害,还是赞它叫的响亮,还是说它肚皮鼓的好看”

顾采玉探头看去,只见条案上两张纸,一张空白,另一张上面却是画了一幅画。这幅画画的正是眼前这个池塘,画中一只青蛙坐在绿柳之下,草丛之中,瞪眼鼓腹,极有精神。

顾采玉看了几眼,笑道:“画的不错啊,虽然只是水墨勾勒,但却给人一种色彩自生的感觉,尤其这个青蛙,连它腿上的斑点似乎都呈现了出来,很是传神。”

中年农夫闻言大喜,道:“小娘子好眼力”他对旁边的道人说道:“你看看,你看看,人家小娘子都说我画的好,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道人对顾采玉道:“这位姑娘,他画了这幅画后,便让我为这幅画题诗做赞,称赞一下画中的蛤蟆。你想一想,一个蛤蟆有什么可称赞的”

顾采玉笑道:“这青蛙很漂亮啊,不是有三足金蟾这么一个典故么,你把题材往上靠不就行了”

道人道:“金蟾是蟾蜍,这画上的是青蛙,岂能混为一谈”

顾采玉吐了吐舌头,嘿嘿干笑几声,眼睛有瞟向旁边的那一张空白纸张,笑道:“这个题目又是什么”

中年农夫道:“他给了我一张白纸,说他在外奔波多年,颇有孤寂之感,想让我为他画一副凄凉孤寂之图,还要有山有水有人家,这个题目有点大,我却是接不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