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事发(1 / 2)

春从天外来 章鱼凤梨 1657 字 2022-12-04

自打可贞坐了胎,后来又出了那样的事儿,苏慎就仔细着不把衙门里的那些个坏情绪带回家来了。

只不过,或许苏慎在可贞面前从来就掩饰不住什么,也或许可贞已是把苏慎的那些个微表情琢磨透了。所以但凡苏慎心里有事儿,可贞就肯定能看出一二来。

好容易等到两个小家伙做完了功课洗漱睡了觉,可贞洗漱好全身都抹上了膏脂过来,就见苏慎正歪在架子床上看着书。

可说是看书,那眼睛却一动不动,分明就是放空着的。

看来真是遇上事儿了,而且,怕还是不小。

可贞上了床放下帐子,歪着头打量他一眼,就去给他揉肩膀,“今儿是不是一歇都未歇的?”

肩膀那叫一个紧绷,怕是连筋都是硬的。

苏慎看着书,可脑子里却连一个字都盛不下,满心里都是想的那些个霉米。

枉他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还特意去过养济院育婴堂,这几个月每到月末,也都曾唤了各大使过来耳提面命。他虽也知道这些人谋了这样的杂职是为了什么,可却还是没有料到竟会这般阳奉阴违、中饱私囊的令人发指。也气恼自己竟有眼无珠,三番五次的竟都没能察觉。

正心里失望愤怒之际,听得可贞这么一句话,嘴角就自有主张的勾出了一个笑来。

她总是有这样神奇的本事,一个照面就能洞悉他的心事。不过,这在苏慎而言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如果不是真的在意上心,又如何会有如此细微的观察和发现?

这样想着,原本的那些失望怒火似乎都淡了不少。

看着可贞笑了出来,见可贞已是察觉了,又怕她担心。想了想,索性把今儿衙门里的事儿告诉了她知道。

“都是仓里的霉米?”可贞很是意外,没想到到竟是到哪都少不了这样的事儿。

苏慎颌首,“我查过档案了,三处常平仓六处社仓里现如今存放的都是去年今年的粮谷,东仓里倒是存着三千石前年的粮谷,不过据说部分已是霉变,所以今年二月里就已是贱价处理掉,又换了新谷进了仓了,哪来的霉变粮食。”

常平仓是朝廷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使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能起到积极作用。

按仓法,这般以旧换新是允许的。但凡主官批准后,户房就可以经办了。

常平仓没有问题,可养济院的孤贫却从仓里领到了霉变的口粮——不是霉米就是结了块的面粉。

可贞听的咂了咂舌,那这牵扯的人可不是一般的多了。户房宋典吏、常平仓的仓大使、养济院大使,一个都跑不掉。

可贞不由得摇了摇头。

难怪苏慎这样生气,来了这儿这么久。他一向看重这些医疗慈善机构,每月都要召见育婴堂、养济院、安济坊、漏泽园四处的大使们说话。这四处地方,也都去过不止一次。可竟然到现在才知道他们背后闹的鬼。怎么能不生气的。

说起来,现如今,或者说更早以前,朝廷对于设立一系列的社会救助体系,就已然有了想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已是有了一整套以成文法形式规定的制度了。

而到了本朝,官办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已是成了气候。

有专门收养弃婴孤儿的育婴堂;专门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残疾人以及基本生活无着的难民饥民的养济院;专门负责收治无钱治病的病人的安济坊;还有专门负责埋葬养济院与安济坊中故去的人。以及社会上因为贫穷无力安葬的人和客死异乡者的漏泽园。

可谓生有养死有葬,生老病死,一应俱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