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恻隐(1 / 2)

春从天外来 章鱼凤梨 1533 字 2022-12-04

要说,家庭氛围真很重要。

两个小家伙见可贞苏慎时不时谈论两句稼穑,也非常感兴趣,吃进嘴里粮食蔬果鱼肉都要问个究竟。

面对儿子女儿,可贞苏慎自是不会嫌烦,不管问什么,都会细细告诉他们答案。也答应了他们,等到入秋后就让他们自己种些蔬菜。

于是两个小一连嘟囔了好几天,商量着到时候都种些什么。毕竟家里能种菜也就跨院天井里那么一小块地,还真是种不了几株蔬菜。不过两个孩子毫不以为意,每天都兴致勃勃。还跑到厨房里,问问这个能不能种,那个为什么不能种。

小九已是懂事了,倒还罢了,可晏哥儿却实让可贞有些头疼。

这样年纪孩子,活物总是比死物得他喜欢。看着木桶里灵动游鱼和虾子,系着脚扣柴房边老母鸡,总是特别欢喜,上学前下学后都要找准机会逗弄一番。

可是正如汪大海家杀鸡宰鱼时每每念叨一句话,“你是凡间一盘菜,我杀你莫怪。”

这些动物买回来就是要面临死亡,而晏哥儿每每回来后不见了朋友,脑袋一歪,虽然没哭,可情绪低落总是真真,然后这问题也就不断了。

问鱼去哪了,鸡去哪了,看到桌上饭菜还要问问怎么会变成这样,问可贞一头汗。

想告诉他实情吧,可真是越扯越广,简直就没边儿了。

而且这时候对于男孩子教养,中有一则就是“君子远庖厨”。

君子远庖厨,倒不是说下厨是粗活,是下人干活儿,君子就不屑为之。而且恰恰相反。可贞倒是觉着历史上那些但凡会做饭男人一个接一个都挺有出息。

像是厨师祖师爷伊尹可是宰相;老子也从做饭中悟出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大道理;大文豪苏东坡拿手好菜东坡肉名扬四海,而且还曾写了一首诗来介绍他做肉经验,“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真是经验十足;还有诗仙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这首诗中,为了答谢送自己两条鱼当地小吏,于是拿出自己看家本领请人吃生鱼片。这些人都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好手,哪一个是没出息?

只不过。自古以来读书人、士大夫们都讲究“仁民爱物”思想,讲究不忍杀生、心存慈悲同情心。

所以说起来,这和做饭也真是没什么关系。

只是自古以来读书人。认为君子体天地好生,此心自应不忍。把这不忍之心扩充开来,从保禽兽,就可以渐至保妻子、保百姓。可若把这忍心扩充开来,就会自杀羊。渐至杀人,甚至如晋献公、唐明皇这般杀到亲生儿子。

所以做父母兄长,要从小保养孩子不忍童心,不见血腥狼藉杀机。认为只有这样寿命才可以延长,福禄也才可以永久。

自然,这样想法。若说有错那真是没有。毕竟从生命意义上说,人与动物都是一样,也是平等。万物皆有灵。动物作为万物中“一物”,也应仁范围之内,应当受到尊重与关爱。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重要也是于这则。于人能够扩充这道德与情感,既施之于人类。也施之于动物,这才是人尊贵之处。

若是只认为人是天下贵因而藐视万物。无所不为,那绝对不是为人应有道德品质。

而且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对于一个过来人而言,也真是不忍让孩子看那般血腥场面。说起来,到了现如今她都记得小时候因着看过这样场景而噩梦连连事儿。毕竟,小孩子承受能力是极为有限,所以即便晏哥儿再纠缠,可贞也没有像以往那般带他去见识。再退一步说,可贞看来,其实男孩子要有恻隐之心。所以潜意识里,可贞亦是非常赞赏这样观点。

可是,可贞心中也常有踌躇。作为一个男孩子而言,打小就这么呵护掌心里,等到长大了,手有缚鸡之力,却无缚鸡之勇,这可怎么办?又能成什么事儿?他又能独自面对这个纷繁复杂世界吗?

不得不说,孩子教养问题上,可贞常常会有深深无力感。

因为可贞看来,父母必然是孩子第一任启蒙先生,而且父母身教永远是比言传来重要,所有可贞很多时候都不自觉就会非常忐忑,不知道自己这样说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小九还罢了,她来了这后好歹还受过几年教育,又有林氏提点着,再加上小九自己又是个非常乖巧自觉,所以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让可贞难以解决问题。

可晏哥儿就不一样了,或许男孩子教育和女孩子本质上就是有区别。

而且可贞给晏哥儿定位从来不于出人头地,可正因为此,孩子品德上要求自然也是高,所以可贞很多时候真是搞不定了。

不过,幸好还有苏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