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1 / 2)

春从天外来 章鱼凤梨 1677 字 2022-12-04

这时候的农民们,虽则也能在农闲的时候,男人出去打打零工卖卖力气,女人在家里织布纺纱,养些家禽贴补家用。可相对而言,种地还是重中之重的。

一般的人家,都是靠一年两季粮和治桑养蚕来维持一年的生计的。

自耕农还好些,只要辛勤劳作,勤俭持家,正常年景还是足以保持收支平衡的。而且还可以保证一定的积蓄,以备建房、葬亲娶媳等长远开销。

但若是佃农的话,虽则不必交税粮,但是需要纳租子。因此,作为佃农来说的话,若不降低生活水准,更加精打细算,或更加卖力租种更多的田地,生活就会变得相当拮据,而且家庭经济也会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

所以也有一句话,瓜菜半年粮。真的是有很多人家因着丁口众多,粮食不够,只能要靠瓜菜来支撑的。

这点可贞倒是不陌生的,毕竟老爸老妈也是经历过这样的日子的。自小听说,到了现在,也是很有代入感的。

因此吧,这秋粮一绝收,佃户人家说不得这半年就得断粮了。

不仅是断粮,这里头还涉及到二地主和佃户的利益问题,因为减产和绝收闹出官司或是人命的也不在少数的。

今年虽没出现这样的问题,可有好几户人家的情况还是很触目惊心的。因着种子、灌溉种种的问题,都出现了减产或是绝收的情况。

可贞细细看过后,发现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真是心疼不已。

就像周家荡的几户人家,因为灌溉起了纠纷,结果都没有落到好,损失最少的人家都减产了二三成的。不仅农户之间乌眼鸡似的。见面既要斗。二地主和佃户之间,亦是闹得不可开交。

还有施家荡的二地主施赵氏家和同村的佃户施槐花家。

原本吧,因着这两家家庭情况特殊。施赵氏是孀妇,拉扯着两儿两女四个孩子过活。而这施槐花则是父母双亡,带着两个弟妹独自过日子。因此都是可贞小册子上着重做了记录的特殊家庭。

可没想到,今年竟又雪上加霜,两家子倒霉在了同一件事儿上,施槐花替施赵氏家耕作的六亩水田颗粒无收。

其实原本在可贞的印象里,地主么,虽然是个二的。但是也是薄有家产才能二得起来的,像是自己名下的那三十几位二地主,小日子都是过得颇为滋润的。可是没想到。竟还有这样的情况的。

施赵氏的男人还在的时候,也是这一片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肯卖力气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顶门立户的壮劳力一病死了,这么一家子也算是垮了。

以前施赵氏家是当家的种地。施赵氏养蚕理家。可如此一来,连买桑叶的银钱都没有了。

好在这夫家娘家都是很有良心的,见她们孤儿寡母寡妇失业的可怜见的,便想着给她们租几亩田过日子。

不得不说,这时候的人对于田地真是发自内心的敬畏的。只要有田,胆气就壮了。

于是东奔西走的筹了银子。好话说尽,求了黄管事从中斡旋,终于租下了六亩水田七年的使用权。如此一来。也算家有恒产了。在几个孩子成年之前,也不至于过不下日子去,起码肚子总是能填饱的。

租了田,家里又没有个壮劳力,自然是只能再租给佃户去种的。可是一年过去了。施赵氏把这两季收成的账一算,觉着实在是不合算的。

以前自家当家的在的时候。一年可以耕作七八亩地,谁听了都要竖起大拇指的。如此一来,一年光稻谷就能收益十担上下的。可现在呢,花了大钱租了田,可一年的收益还及不上当初做佃户的时候多。施赵氏这心里啊,犯起了嘀咕了。又想着四个孩子渐渐长大,不仅胃口越来越大,家里的开销也越来越大,而且将来只会更大。这生计上,便着实有些困难了。于是施赵氏便打定主意,提高租子,把五五分成提到四六分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