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1节 蜀道难 新(1 / 2)

1934年,统一了陕、鄂、川、黔四省大部分地区的高总司令为了辖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那是深深体会到了“蜀道难”的滋味。

成都地区是平原地带那是不错,在各地新建了一些水泥、石灰厂之后,成都地区一带道路建设的动作那倒是很快。而其它的山区地带和那几条大江、大河却让高总司令犯难了。不得不让交通部、工兵师及其它部门一起专门在1934年3月于成都召开了一个“道路桥梁建设专题会议”。

这各地矿藏都被找了出来,矿区也正在紧张地建设中了,很快就会投入生产了,可这些成品的运输却成了大问题。虽然长江水路已经被“蛟龙队”疏通过了,运输量大增,但是从矿区到江边、基地,这一转运过程难啊。

前期时间,各军区由工兵部队牵头,成立了专门的道路桥梁建设工程队,在交通部的总体规划路网指导下开始了分区分段的施工,各地区已经全面铺开。但是,几条垮江的桥梁和大部分的山区道路,施工进度太慢。

尤其是在桥梁方面(解放初期的南京大桥在苏方撤出技术指导后,国内可是费了很大的气力才把工程接上),现有的路桥专家要成立攻关小组,指导各地的桥梁建设。从国外刚回来才不到一年的首批留学生中就有2位是学路桥工程的,加上随同一起回来的他们的2位同学,外加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大学的几位教授及其它的工程专业人才共同组成攻关小组。

道路方面,采用机械化施工,借用爆破作业,难度倒不大,只不过这道路等级就不是很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