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2节 空军 新(1 / 2)

民生的关健是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这都好办,高部有的是这方面的经验,人才也不少。这接下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劳动力不够,部队顶上,又是一轮新的建设高潮。

各地的民生工业、商贸系统、农田水利、道路设施、大学园区、工业园区及各类军工企业的建设等等。

1933年,又是湖北、汉中打基础的一年。

矿产资源丰富的鄂西、安康、汉中,在那些地质专家(还有高少爷的指点)辛勤劳动中,越来越多的矿脉被“发现”,在冶矿专家的指导下,正有条不紊地进入开采、提炼及大批量生产,为日新月异的建设事业及时的提供各种生产原料。

各地驻军到防那倒是容易,半个月,很快就步入了正轨。各部也在驻地适当的补充了好几万新兵。

鄂军这一重组,就变成了国内的第3大军事集团,拥有部队73万(不包括民兵)。

“人民党”与老蒋也正如小高所料的也于33年3月走向了谈判桌。老蒋只愿意给“人民党”驻防江西,老毛提出来除了江西外,湖南、湖北最起码要有一处,最好是湖南。

“人民党”同时提出国内要停止国内的混战,各部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全力备战,练兵,尽早赶走日本侵略者。

势力决定一切,在各地军阀林立,面和心不和的状况下,心有不甘的老蒋答应让“人民党”占据江西、湖南。他自己也就只有4个省的地盘了。

江西守军第5军、第37军倒是爽快的撤出了江西。3月,毛**等人进军南昌,大刀阔斧展开了各地的土改、教育及工商业工作,似乎这何健几时撤军就不关“人民党”的事。

中共中央倒是多次与湘军何健商谈撤军一事,每次都无任何进展。

在国共双方停火的前提下,有了国民政府让出湖南这一面大旗,33年3月后,朱*毛**的红1、3军团、贺*任**的红2、6军团(第3军在鄂军统一后撤回湘西北)和红7军团各部在湘、赣等地的农村如春天的小草,各地纷纷成立了红色政权,何健的湘军除了驻防的几座大中城市外,县一级都被“人民党”占领。红军在短短几个月里发展扩大了近30万人(不过武器太少)。

33年底,没有粮食供应和对外交通中断的何健的湘军在与“人民党”的多次商谈中终于同意合作,共同抗日。就何健看来,三湘大地才是自己的根来的,这老蒋不地道,就想让我与“人民党”火拼,怪不得我了。

有了湖南、江西两地的“人民党”大大的喘了一口气,也确实壮大了不少。

“人民党”也在1933年底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整编,成立了南昌、赣州、九江、长沙、衡阳、常德、怀化、大别山及延安等九个军区。连何健的湘军加在一起,编成了15个主力军,近100万主力部队和200多万民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