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财路(1 / 2)

夏鼎 鼓元吉 2419 字 2022-12-01

小寒宰羊宴显然大大提高了岚州军民的士气,人往往就是这样,高压之中来一点慰藉,就会感觉充满干劲。各营负责修筑的羊舍,以及柴草等物资储备都快速进行,终于赶在严冬大雪之前,完成一应准备。眼看新年将至,指挥使府里笼罩着一股乐观的氛围。周后也解开心结,和黄雯一道带着指挥使府上的仆妇为军士缝制冬衣。岚州不同于江南,绸缎布帛均贵,而地近塞北,加之与朔州契丹较好,羊皮、兔皮等价格低廉,所以军士们的冬衣皆是皮坎肩加上帛布衬里和袖口,外面再罩以回鹘流行的长袍,束以宽革带,别上腰刀,既避寒挡风,又美观威武,惹得岚州民户也极为眼馋。今冬民户没有任何出产,一切物资全由岚州官府供给,缺乏羊皮,却不妨碍他们将身上的衣袍按照军士的制式修改,岚州军和官府都不禁止,独特的装束和社会结构,使得外地的客商进入岚州,往往有一种身在异域的感觉。

“这陈德到此不久,不但令岚州军民归心,更移风易俗,改了汉家制度,将来无论他是成是败,官府想要在招抚岚州一方,恐怕得大费功夫。”康恪阗神情复杂地对旁边的侍从葛思恒道,他这话并非无端而发,故乡撒马尔罕被阿拉伯人攻占后,许多人改信了伊斯兰教,生活方式与迥异从前,要想这些人再支持复国就很难了。日前他也曾联络已在岚州官居校尉的石元光,孰料言谈试探之下,发觉石元光对岚州已有归心,一但问及军国机密之事,都支支吾吾,不肯尽言。无奈之下,只得让石元光代为通传与陈德约见。

石元光大步从府内走出,不卑不亢地拱手道:“恪阗,指挥使大人相请入内一唔。”现在的石元光和康恪阗从前认识的那个一言不和就拔刀相向的粟特勇士相差太大了。一年前的石元光虽然勇敢、暴躁,甚至总让族中长辈头疼,但在粟特人领袖康屈达干的嫡子康恪阗面前还是有些隐约的服从甚至自卑。可是现在,,经历了频繁地血战和漫长的远征,管带着数百战士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民户,时不时的还要做主裁判纠纷他变得成熟,锋芒内敛,但自信,宛如一柄深藏在鞘中的宝刀,反而让康恪阗与他交谈时不再像从前那般随意。康恪阗对着石元光拱手还礼,迈步入内。

只见陈德早已相侯在花厅之中,笑道:“恪阗,老康屈达干身体可好?”康恪阗忙道:“家父因在契丹盘点一批西去的货物,特意派小人来向指挥使致意,家父说陈大人乃是我粟特行商的老朋友,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陈德笑道:“老康恐怕不是这么大方的人吧,不过你不要担心,这次吾先给你看一件好东西。”说完打开身旁一个红木匣子,取出件玲珑剔透的白瓷碗来,对康恪阗笑道:“你看这窑瓷烧得怎样?”

那瓷碗一拿出来,顿时便吸引住了康恪阗的目光,粟特人经商走遍天下,沟通东西商路,主要便是将东方的茶叶、瓷器和绸缎运往西方,又将西方的香料、宝石、骏马等物运往东方,自从唐室衰微后,中原战乱,大辽成了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对象,但辽国的瓷器品质远远比不上盛唐,因此也在西方也无法卖出高价,周世宗御制的柴窑名器虽然远胜前代,奈何数量稀少,在中原已是宝物,绝无可能大量外销。此时中原北方邢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窑口大都受战乱波及,窑师南迁,出产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下降,南方的长沙窑、陶窑、霍窑则因窑师南迁而兴盛,但尚未达到后世宋代的鼎盛时期,而且南方窑口外销常走的海路,虽然康家也有船队,但并不占优势,毕竟粟特商人还是从陆上丝绸之路起家的商团。

从陈德手中接过瓷碗,康恪阗心情颇为激动地地摩挲它,瓷碗触手冰凉,奶白的釉色,润泽如玉,举起来对着光线看,隐隐约约看得到碗壁对面的手指。圣洁,康恪阗心中终于找到了这个词汇来形容对这只瓷碗的感觉。

过了好一阵,康恪阗才平复心情,抬起头对陈德道:“请问陈将军,这瓷碗可是岚州所制,产量如何?”

陈德将刚才他的反应一览无余,心头也放下心来,看来人类对美好物品的鉴赏,千年来变化并未太大,粟特人善识宝,可说是代表了这时代东西方主流的审美观,在后世行销的骨瓷能得到粟特商人的肯定,那就等于是在现代的中国制造进入沃尔玛一样。听康恪阗发问,陈德微微笑道:“这瓷碗确是岚州所制,不过产量尚小,目前烧制成功而又毫无瑕疵的,就只有康君你手上这一只而已。”

他话音刚落,康恪阗忍不住遗憾地“啊”了一声,陈德又道:“不过,我的窑师会想方设法提高每一窑的成品率,届时将会有成批的上等瓷器,不知道康君有没有兴趣?”

“当然,”康恪阗心神激动之下,居然不顾商场上讨价还价的大忌脱口而出,旋即后悔道,我答应得如此急迫,不知这陈大人会否提出苛刻的条件。

陈德满意地点点头,笑道:“这门瓷器生意,以你之见,每年大概能有多少收入?”

在商言商,听陈德发问,康恪阗皱起眉头,道:“陈大人见谅,这白瓷固极美,但宝物须有人识,有人捧,方才卖得出好价钱,这事着急不得,先要各方达官贵人慢慢知晓此物,大行于世则至少要两年之后。”他这话换成现代话来讲,就是但凡新鲜事物出来,需要一个世人接受的过程。陈德会意地点点头,沉吟道:“吾岚州急需钱粮,这可有点迟了。”

康恪阗见他皱眉迟疑,心下大急,又道:“若大人将此物行销之任交与我家,以父亲与我族同业商人在四方交际之广,也许一年后便可大行,大人,出售这精巧物件万万不可着急,否则难以居奇,价钱就上不去了。”见陈德点点头,康恪阗记起自己次来觐见陈德的目的,又道:“若大人需要生财之道,小人这里倒是有一条。”

听他如此说,正在为岚州的财政问题伤脑筋的陈德来了兴趣,凑近道:“愿闻其详。”

康恪阗见他热切的眼神,深刻地体会到父亲所说的“将军更是商人”的意思,微笑道:“自从大唐衰微,中原板荡,吐蕃、党项相继而起,这两家隔断了东西方商路,致使中原输往西域的茶叶、丝绸等物不得不绕道阴山、贺兰北麓,所费不菲,商队自契丹出发,一路上要遭受无数部落的骚扰,全然没有盛唐时的路途平安。”

陈德点点头,又听他道:“吾父亲的意思,既然将军与契丹交好,不妨以岚州为据点,在中原收购茶叶,将军派出麾下勇士扮作商队的护卫,将这些中土货物护送至敦煌,再由敦煌将各种西域宝物护送到岚州,销往中土各地。这条路线不必绕行更东边的契丹大城,利润当比往常更加丰厚。”

陈德又问:“陇右故道虽然由党项人所控,但以吾所知,拓跋氏对往来货物不过十中税一而已,为何还要绕道?”

康恪阗苦笑道:“将军有所不知,陇右夏州一带的党项、吐蕃诸部,虽然奉定难节度使拓跋氏为首领,但各不统属,所以拓跋氏虽然抽了商税,一路之上的各部仍然会抽税,若有好货物被头人看上,那就直接取走。这些部落时而联盟,时而交战,偏偏又都奉拓跋氏为主,商队护卫反抗不能,还不如冒点风险绕道塞外。”

原来如此啊,所谓官匪一家,豺狼当道,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对商队而言,当真比走马贼和蛮人出没的塞外还要艰难,听康恪阗说的条分缕析,陈德颇为意动,沉吟道:“货物从中原运到敦煌,利有几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