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在江南的屠城(1 / 2)

夏鼎 鼓元吉 2370 字 2022-12-01

下面的文字是从一位认为江南应该投降宋军以避免破坏的文章摘出来的,鄙人以为按照该文作者的逻辑,八年抗战不打也罢,说不定现在已经建设好了辉煌的*共荣圈,实难赞同其观点。但该文从另一方面介绍了宋国对江南造成的大破坏。顺一句,此后江南也只是宋国的奶牛而已,这个观点大家意会就可以了。

不管是宋军还是日军,闯入的一方百姓家园,抢掠民财,*&#shuhaige3;掠,甚至屠城,地方实力派和百姓就有了天然的战争权,以苟全性命和财产为理由而屈膝是我不能苟同的。

顺便说一句,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波兰和捷克旅游,你会发现同时东欧国家,华沙和布拉格的风格完全不同,布拉格是很古代的,保留了很多历史遗产,而华沙则要逊色很多。但是,华沙人以此为傲,古老的城市,在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个帝国面前,华沙人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城市的建筑虽然被破坏了,但是坚持反抗所孕育出的民族自豪感,是布拉格所无法匹敌的,华沙人会在话里话外鄙视布拉格的古城风貌。不抵抗而保存下来的布拉格,和维希政权投降而保存下来的巴黎没有区别。

李煜钱俶留下的历史启迪

费成康

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在随后的十多年间,宋军先后

攻灭荆南、后蜀、南汉等割据政权,由北宋来终结五代十国战乱局面的大势已经形成。

面对浩浩荡荡的统一潮流,南唐后主李煜以武力抗拒,而吴越国王钱俶则“自献封疆”

,从而形成了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的不同结果,并给后人留下

了不少历史的启迪。

一南唐由李煜的祖父李昇创建于937年,曾是地跨长江南北的强国。李煜的父亲南

唐中主李璟在位期间,周世宗柴荣曾率兵讨伐南唐,南唐军屡战屡败。李璟不仅丢失、

割让了长江以北的全部疆土,还被迫削去皇帝称号,向后周称臣纳贡。善于填词的李煜

当时写下了“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对南唐的未来深感迷惘。

李煜继位时,北宋已经建立。作为词人,李煜才华横溢;作为君主,他极不称职。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对他作了这样的评价:“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好高谈

,不恤政事”。于是,南唐的国势日趋衰落。971年,北宋攻灭割据岭南一带的南汉,形

成北、西、南三面包围南唐的态势。为了延缓宋军的进攻,李煜每年向北宋进贡巨额财

宝,又贬损南唐制度,把国主的旨令“诏”贬称为“教”,将诸王降为国公,将尚书省

降称为司会府、御史台降称为司宪府等。不少南唐的大臣已预料到王国的灭亡近在眼前

。南唐名臣徐锴于病逝时反而庆幸“吾今乃免为俘虏矣”。

从973年起,宋太祖赵匡胤屡次要李煜到汴京朝觐,以便和平统一南唐。但李煜不肯

放弃割据,“称疾不行”,并宣称“臣事大朝,冀全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

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率军进攻南唐,使南唐错失了和平统一的机会。宋军包围南唐

都城金陵后,赵匡胤和曹彬都曾劝告李煜停止抵抗,以免全城生灵涂炭。李煜仍迟疑不

决,直到城破被俘。对于李煜不识时务的行为,马令在《南唐书》中作了如下评论:宋

朝建立后,“普天之下,莫不翘首太平”,而李煜仍“窃土*,十有六年,外示柔服

,内怀僭伪,岂非所谓‘逆命’者哉!”

吴越国由钱俶的祖父钱创建于907年,其疆域包括今浙江、江苏、福建的十三州和

一军。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钱镠一直以“善事中国”和“保境安民”为国策。临终时

,他又嘱咐子孙“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即在中国出现统一的形

势时应迅速放弃割据。此后的四代吴越国王都遵循钱的遗训,始终没有称皇称帝,而

是一直向中原的朝廷称臣纳贡。

在北宋发动攻灭南唐的战争后,李煜曾致书钱俶:“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吴

越国丞相沈虎子也有南唐是“国之屏蔽”之说。但钱俶认清当时形势,不仅没有援助南

唐,反而遵照赵匡胤的命令,派出大批精锐夹击南唐。南唐灭亡后,对于是否交出吴越

国的疆土,钱俶也曾心存侥幸。978年,钱俶第二次去汴京朝觐时,曾经依附南唐的清源

军节度使陈洪进向宋太宗赵光义献上了漳、泉二州的土地。钱俶又一次感受到北宋统一

的巨潮不可阻挡,“不速纳土,祸且至”,最终决定“保族全民”,将“三千里锦绣山

川”和十一万带甲将士,悉数献纳给中央政权,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一个强

盛的割据王国与中央政权的和平统一。

二李煜、钱俶对于国家统一的不同态度,使南唐军民、吴越国军民因而在生命、

财产等方面付出了截然不同的代价。

为了抵抗宋军和吴越国军队的进攻,李煜几乎将境内所有成年男子都赶上战场。在

形形色色的南唐军中,甚至有“以纸为甲、以农为兵”的“白甲军”。多次交锋后,暴

骨于战场的宋军、吴越军士兵,特别是乌合的南唐军士兵不计其数。

南唐的百姓同样苦难深重。常州、润州等地的百姓都经历了被困孤城的灾难。金陵

的百姓身处围城长达近一年。宋军攻城时,“四面矢石雨下,士民伤死者众。”由于长

期被困,“城中斗米十千,死者相籍”,而更多的贫民则死于饥饿。到城破之日,尽管

赵匡胤和曹彬都严令将士不得滥杀,但并未能制止杀戮。陆游在《南唐书》中写道,“

王师既入建康,惟后主宫门不入。”除受到特别保护的李煜宫室外,金陵全城,不论是

平民的蓬门,还是官宦的朱门,宋军和吴越军全都破门而入,进行肆意的抢掠直至残杀

。南唐的勤政殿学士钱未率家人出逃,就被全家杀尽。乱兵还纵火焚烧梁朝时建造的

高十余丈的升元寺阁,躲藏在阁中的上千名男女都在震天的哭叫声中死去。

李煜降宋后,江州守军仍未投降。被围数月后,宋军攻入江州,杀尽全城的男女老

幼,“死者数万人,所略金帛以亿万计”。据说赵匡胤曾下旨赦免当地的军民,可惜在

他的旨令到达的前一天,宋军已经屠城。

此外,李煜的顽抗还使珍贵的文化遗产遭到了浩劫。东吴、东晋与南北朝时宋、齐

、梁、陈四朝都在金陵建都,城内外的六朝古文物、古建筑不可胜数。到城破之日,不

知有多少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在战火中化为劫灰。李煜拥有万余件书画珍藏,其中有不

少是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晋代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城破前,李煜命令保管这批瑰宝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